|
國鴻氫能成功赴港上市 如何進一步推動商業化?作為當下熱門的綠色投資領域,中國氫能產業發展迅速,早期發展的公司受到股權投資機構的青睞,資本持續加碼之后,產業鏈中的公司紛紛尋求上市融資,推動產業化項目落地實施。 國鴻氫能昨日成功在香港上市,對于一級市場的投資人來說,又增添了持續加碼氫能投資的信心。正如有投資人在參加上市儀式后感慨,“國鴻氫能的上市對行業而言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天,給國內氫能企業也帶來更多的期盼! 截至12月6日發稿,國鴻氫能上市后第二日股價報16.60港元,市值85.99億港元。 氫能投資再添信心 招股書資料顯示,國鴻氫能是一家氫燃料電池公司,專注于研究、開發、生產及銷售氫燃料電池電堆及氫燃料電池系統。按2022年出貨量及銷售量計,國鴻氫能是中國最大氫燃料電池電堆制造商、第二大氫燃料電池系統制造商,市占率分別為24.4%和21.8%。 這是今年以來香港上市的第二只氫能股,今年1月,億華通成為A+H上市的“氫能第一股”,而捷氫科技、中鼎恒盛、國富氫能、輕程科技和東岳氫能等產業鏈相關企業也在積極推進上市進程。 近幾年來,一級市場掀起了一股氫能投資熱,現在退出渠道逐漸明朗,對于看好這一賽道的投資人而言,能在香港上市的兩家氫能企業均聚焦燃料電池領域,但是不排除未來其他類型的氫能公司也能走進香港資本市場,從募投管退的環節來看,只要能實現持續循環就可以讓資金流動起來,在當下的一級市場,也是一種信心的提振。 盡管目前行業普遍認為氫能領域還處于最早的發展階段,從關鍵零部件到系統、成套設備,再到下游示范應用,氫能行業亟需開辟新應用場景,有投資機構認為進場還需要應用場景真正跑通之后再出手,但如果尋找到好的商業化路徑并有清晰的退出方向,也會考慮加碼投資。 長城證券研報指出:上游氫氣生產企業發展向好,建議關注布局電解制氫和電解槽等相關企業;中游地方部委不斷推動氫能儲運等基礎設施建設,氫能配套設施建設加快,建議關注加氫站建設、儲氫、運輸氫氣及相關設備企業;下游氫能產業應用趨于多元化,能源轉型升級節奏加快,利好FCV燃料電池及相關零部件生產企業。 如何進一步推動商業化? 毅達資本高級合伙人厲永興近日在公開活動中表示,當前氫能產業逐漸走熱,但從投資角度看,氫能產業政策依賴性強、商業化運營能力弱,亟需完善“自我造血”能力,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中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。 總體上看,目前我國氫能產業仍處發展初期。厲永興認為,“現階段,氫能產業發展具有政策多、資金扶持少的特點,廣泛推廣氫能應用需兼顧‘外部輸血’和‘自我造血’”。 具體而言,一方面,氫能產業發展尚處初期階段,對“外部輸血”需求大。近年來,氫能產業頂層設計相繼出臺。2022年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21-2035年)》,確定氫能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同時,區域政策密集落地,目前全國已有30余個省市發布了超300條氫能相關政策。 “氫能產業發展極度依賴資金補貼,然而與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相比,氫能產業資金補貼力度較弱,亟需相關部門切實落地政策,明確補貼細則與激勵機制!眳栍琅d說。 另一方面,氫能產業商業化進程較緩,“自我造血”能力亟待提升!皻淠墚a業鏈多個環節經濟成本較高,制約其商業化進程,導致‘自我造血’能力欠缺!眳栍琅d認為。 在制氫環節,綠氫作為未來氫能產業發展方向,要求廠商通過電解水等零碳排方式制氫,且在制氫過程中使用價格更高的綠電,進而導致制氫成本增加。在儲運環節,固態儲氫被業界認為是理想的儲氫方式,但在實際應用中,固態儲氫材料存在成本高、結構復雜等問題,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有差距。在用氫環節,氫氣生產設施、加注站、儲氫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尚未能滿足需求,影響氫能推廣應用。 如何推動氫能商業化破題?厲永興表示,企業應把握氫能作為二次能源的特性,結合能源獲取成本、轉化效率和安全性等因素,算好“經濟賬”,從兩個方面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。 第一,合理利用“超配”綠電。綠色低碳是發展氫能的初衷。由于風電、光電等綠電生產易受氣象條件影響,風光過強的情況將造成電力產能過剩,因此可通過“綠電+綠氫”的發展模式,將價格低廉的“超配”綠電用于氫能制取,大幅度降低制氫成本。 第二,替換儲運載體。當前,綠色甲醇和氨水正成為氫能儲運的最佳載體。比如,甲醇可由氫氣直接合成,并可通過催化裂解反應重新轉化為氫氣。與氫氣相比,甲醇常溫常壓下即為液態,安全等級和汽油相近,可實現長時間儲存以及通過罐車、管道高效率運輸。在實際應用中,可直接利用甲醇進行工業生產或能源利用,也可將甲醇轉化為氫氣使用,極大降低氫能儲運成本。
文章來源:創業資本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