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硅料大跌導致通威股份業績大滑坡11月2日,通威股份發布控股股東股份質押公告稱,通威集團向興業銀行成都分行合計質押通威股份2500萬股,占總股本0.55%。此次質押后,通威股份累計質押2.99億股股份,合計占本公司總股本的6.64%,占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總數的15.15%。該公司稱,質押原因為“維持自身生產經營需要”。 受此消息影響,通威股份今日收盤價為26.02元/股,跌幅2.8%,總市值1171億元。 質押套現,維持經營,也許并不是該集團最頭疼的事情。近期,硅料價格暴跌,產能過剩危機來臨,光伏巨頭們業績失速已近在眼前。 硅料價格暴跌吞掉業績 11月1日,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布太陽能級多晶硅最新成交價格,多晶硅N型料成交價格在7-8萬元/噸,成交均價為7.52萬元/噸,較兩周前市場價格下降19.23%。單晶復投料和單晶致密料的成交均價為6.97萬元/噸和6.79萬元/噸,分別比兩周前下跌了15.10%和15.23%;單晶菜花料成交均價為6.50萬元/噸,比兩周前下跌16.02%。然而,在今年初,各型多晶硅市場價格還在21萬元/噸左右徘徊。 可以預見的是,一旦上游開啟價格暴跌,必然會快速傳至硅片、電池片、組件等環節,近期組件環節進入1元時代其實已經拉響了價格戰號角。不少頭部企業已經遭遇業績和市值下挫的局面。 10月26日,硅料龍頭通威股份發布2023年三季報。數據顯示,通威股份第三季度營業收入373.52億元,同比增長9.15%;歸母凈利潤30.21億元,同比下降24.98%;歸股凈利潤30.31億元,同比下降68.11%。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實現營收1114.2億元,增幅9.15%;凈利潤163億元,同比降幅24.98%。 分季度來看,2023年一季報顯示,通威股份凈利潤為86億元,二季度凈利約為46.7億元,環比下滑45.7%,近乎腰斬。三季度凈利潤30.31億元,降幅高達68%。 通威股份稱,凈利潤指標下降主要是由于報告期內光伏產業鏈價格同比下行所致。 硅料價格目前成了各大企業最大的“雷”。與去年30萬元/噸的高價相比,當前硅料價格7萬元/噸,已經跌去70%。業內人士表示,今年第四季度硅料價格仍將持續下行,通威股份能否守住千億市值還是個未知數。 即使光伏產業鏈當前面臨嚴重的過剩危機,但通威股份卻還在持續逆勢擴張。 過剩危機下逆勢擴張 10月26日下午,針對投資者關切的“公司取消160億定增后,前期的項目規劃是否會取消或是延后”這一問題,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回復:由于當前資本市場環境發生變化,公司價值存在明顯低估,為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,公司決定終止本次160億元定增計劃。公司將合理利用自有資金、金融機構貸款以及其他融資方式,統籌資金安排,繼續推進公司2020-2023年與2024—2026年發展規劃的穩步落地,確保相關項目如期完成,持續鞏固公司光伏全產業鏈布局的顯著競爭優勢,繼續為全球光伏客戶輸出更高效、更低碳、更優質的光伏產品。 然而,回顧通威股份的擴張史,就不難看出,其業績下滑的真實原因。 2月7日,通威股份擬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投資建設年產12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項目,項目總投資預計約60億元,力爭2024年內投產。 6月6日,通威股份旗下通威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建設25GW太陽能電池暨20GW光伏組件項目,項目分兩期建設,其中一期年產25GW電池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約75億元,預計將于2024年內建成投產;二期為年產20GW組件項目,預計固定資產投資約30億元,將于2025年內建成投產。 8月22日,通威股份即將在樂山市峨眉山市投資建設16GW拉棒、切片、電池片項目,預計投資總額約100億元。其中,年產16GW拉棒切片項目投資總額約50億元,年產16GW電池片項目投資總額約50億元。上述兩個項目力爭2024年底建成投產,2025年底達產。此外,通威股份還要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投資建設16GW拉棒、切片、電池片項目,預計投資總額100億元。 擴產很明顯會加劇過剩危機,然而,光伏企業卻依然禁不住地在試圖完成自己的一體化布局,這樣只會導致負債率高企。第三季度,通威股份負債率為51.07%。 擴建的項目需要資金,通威股份的股權質押問題就會突出,還要為一些子公司擔保。4月21日,通威股份公告稱,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募集資金,募集總額不超過160億元,募集資金將用于公司內蒙古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和云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。本次發行募投項目投產后,公司將新增高純晶硅產能40萬噸,N型硅料產能得以大幅提升,以滿足下游新型太陽能電池對高品質高純晶硅的需求,推動光伏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。
文章來源:國際金融報 |